典藏欣賞>>

勝利女神 (19th-20th century)
銅雕, Height: 85.1 cm
路易-爾斯特•巴利亞斯
法國 (1841-1905)

中環美術館收藏
數位圖像(C)2003
中環美術館版權所有

An Allegory of Fame (19th-20th century)
Bronze, Height: 85.1 cm
Louis-Ernest Barrias, 1841-1905
French (1841-1905)
CMCART Collection
Copyright © 2003

《勝利女神》

古希臘神話中的勝利女神名叫尼格(Nike),在奧林帕斯諸神與提坦諸神的戰役中,她始終是宙斯的襄助者,曾陪同大力士英雄赫拉克勒斯(Herakles)前來助戰。作為勝利的象徵,有時候她單獨出現,有時則以被宙斯或雅典娜撐在手上的姿態出現。她長有翅膀,在藝術品中的造型大多是振翼欲飛的模樣,由於神性特殊與搭配出現,生有雙翼的尼格往往也成為宙斯與雅典娜的表徵。今傳一座著名的古代勝利女神雕像,現藏於巴黎羅浮宮,頭部已殘毀,但身軀與羽翼的栩栩如生,仍能讓我們想見其風采。

此件銅雕約為十九世紀後期的作品,但衣服裙襬深刻的皺摺,帶有一點巴洛克風格的特色。本件作品沿襲勝利女神的傳統形象,作張翅欲飛的姿態;她墊高右腳腳跟,上半身極力向前傾,左腳則往後伸,用以平衡身體的重心。左手拿著桂冠似欲為勝利者加冕,右手拿著號角,行將吹出凱旋的高歌。桂冠與號角的象徵意義,應為作者別具新意的創作。此外,女神腳下的部分球體表面塑有卷渦狀的雲紋,代表她是位於高高的雲端,點出神性的特質。

巴利亞斯的雕刻手法簡潔有力,除了巧妙地利用女神姿態來創造雕像的動感外,對於肌肉、衣摺與羽翼的處理也毫不馬虎。女神的肌肉生動而富彈性,右腳因支撐而產生的緊繃感也透過小腿肌肉與凸出的踝骨表現出來。衣服因風吹拂而翻動,作者在刻畫繁複的衣摺時,也不忘交待出衣服下的軀體形態,讀者可特別注意她左腳上裙襬與肢體間的關係。翅膀裡毛羽紋理的刻畫也相當細緻傳神,羽翼與身體的銜接自然而和諧,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因而高舉的雙翼也神奇地發揮向上揚昇的視覺效果。

Copyrights(c)200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