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藏欣賞>>

路得與波阿斯 (18th century)
油彩,畫布149.5 x 106.7 cm
亨利-德•法畹的學生
法國 (18th century)

中環美術館收藏
數位圖像(C)2003
中環美術館版權所有

Ruth before Boaz (18th century)
Oil on canvas149.5 x 106.7 cm
Circle of Henri de Favanne, 18th century
French (18th century)
CMCART Collection
Copyright © 2003

《路得與波阿斯》

亨利.德.法畹(1668-1752),法國人,十七世紀末葉至十八世紀中葉的著名畫家,〈路得與波阿斯〉為其學生所繪,題材取自《舊約聖經》中的〈路得記〉。內容描述一位孝順婆婆而有名的寡婦路得,與波阿斯結為夫妻的事蹟。

畫家處理這個宗教主題時,擷取〈路得記〉中的片段作為發揮,情節為大地主波阿斯自伯利恆歸來,遇見路得拾取麥穗,以仁慈的心與言語體恤路得的情景。在布局上,出現多處平行構圖,如手勢、衣襟與掛在樹上斷枝的橫布匹等,使畫面具有鮮明的節奏感,而人物也充滿了動態。沿著水平方向,相繼出現三個主要人物。左下角的路得,以半跪姿態置殘餘麥穗於腿上的白布中,她左手托握著布巾,右手置於胸前,以低首、闔眼象徵虔誠的心,面對波阿斯。循著著視線將目光右移,畫家以衣著質感精緻,白髯銀髮,氣度雍容,充滿關愛眼神作為波阿斯的形象。中間則繪以手握長杖,正在說明農事的僕人,藉以襯托出波阿斯的身分地位,三者之間的互動與關係構成了畫面的主體與事件。

背景構圖上,天空被烏雲局部籠罩,部分陽光仍破空而出,天際呈現灰藍的色彩,大樹的枝影也顯現一片灰濛,時間上應是午後時刻。右首樹幹下繪有兩位正在交談的侍女,最左側則描繪正在收割麥田麥穗的農僕,暗喻波阿斯的富有,也對場景的地點作了交代。至於光線、色彩的運用,光源自左上方直瀉而下,具有舞台燈光的效果,主要人物被塗以明亮沉穩的色彩,並運用明暗對比,凸顯形貌,除了賦予相對應的氣質之外,更使整幅畫的人物形象鮮活了起來,令人彷彿目擊了聖經的傳說。

Copyrights(c)200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