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漫步>>

魯本斯於1610年為安特衛普主教堂繪製的祭壇畫《十字架升起》

《彼得•保羅•魯本斯》

魯本斯為義大利式的法蘭德斯畫家,是十七世紀巴洛克藝術的大師。他精研義大利的古典與文藝復興藝術,也從法蘭德斯的藝術傳統中發展出個人的風格。他的工作室中曾經聚集當時最優秀的助手,包括著名的肖像畫家范戴克(Sir Anthony Van Dyck, 1599-1641)。而其晚期的風景畫作更影響了華鐸(Watteau),豐富了法國「雅宴」題材畫作的源頭。

魯本斯的父親是一位律師,他從小接受良好的教育並在年輕時候就展現出語言才華。然而由於對藝術創作的強烈興趣,他仍說服家人進入繪畫的領域。他早期的作品深受鄂圖.范.文(Otto van Veen)的影響,也顯示出對拉菲爾(Raphael)的學習。一六○○年,他前往義大利,藉著臨摹義大利的藝術巨匠提香(Titian)、米開朗基羅(Michelangelo)、丁多列托(Tintoretto)及維洛內些(Veronese)等人的作品奠定其創作基礎。而提香與米開朗基羅的作品尤其對他產生重大的影響。魯本斯在義大利時也為當地的貴族工作,並於一六○三年左右受曼多瓦公爵(Duke of Mantua)之命到西班牙。擔任宮廷畫師的這段期間,魯本斯為貴族宅第作裝飾,以及在許多教堂創作祭壇畫,充分展現他繪製大型畫作的精湛功力,展現出不同於一般法蘭德斯畫家以小型肖像、風景及風俗作品為主的創作取向。

一六○九年後魯本斯返回法蘭德斯,開始他創作的黃金時期,並建立其國際性聲譽。一六一二年,他師法文藝復興繪畫所作的《十字架升起》(The Elevation of the Cross,1610-11),其人物身軀雄邁結實,充滿動態和張力,如同米開朗基羅為西斯汀教堂創作的壁畫一般,彷彿注入生命靈魂的古典雕像。而畫中的戲劇性光線與糾結的構圖、氛圍,則屬巴洛克藝術的典型,具有強烈的感官性格和豐富的想像力。魯本斯晚年創作的《美惠三女神》,現藏馬德里普拉多美術館。

一六二○至一六三○年間,魯本斯的大型畫作更為成熟。他為法國的盧森堡宮所作的《瑪莉.底.麥地奇的生平》(The Life of Marie de’Medici)系列,描繪太上皇后瑪莉的一生。雖然因為政治因素未能全部完成,然而魯本斯融會義大利藝術的技巧與法蘭德斯派的寫實功力,以及他本人對於顏色、陰影的獨到運用,都使留存下來的數幅畫作成為藝術史上的寶貴成果。晚年的魯本斯,放棄年輕時候的雄渾躍動,繪出溫和醇美的《愛的花園》(The Garden of Love,1630-32)與《美惠三女神》(The Three Graces,1640),風格更為纖細與富麗。

Copyrights(c)200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