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漫步>>

繪於1979年的《威尼斯之橋》

《拉費特》

拉費特(Pierre-Dominque Lafitte)是當代的法國畫家,西元一九五七年他出生於凡爾賽宮附近的一個小村落(Ville d’Avray),從小成長於一個充滿藝術氣息的家庭中。拉費特有一位身為畫家的祖母,和一位以雕刻為業的母親,而因為受到祖母的鼓勵,拉費特於十二歲便進入了家鄉中的藝術學校,並追隨畫家Jaro Hilbret學習。五年後,拉費特遷往艾克斯(Aix en Provence),並繼續地研讀繪畫和版畫。一九七六年他在艾克斯舉辦首次個展,一九七九年則以《威尼斯之橋》(The Vernetian Bridge, 1979)…等作品舉行了一場象徵性主題的畫展。

一九八二年,拉費特逐步地朝向一種詩意化的寫實主義發展。他將一系列源自真實世界的人物,融入自己的想像發展出一種極為個人化的繪畫風格與內容,中環美術館典藏的《為一座淹沒之成彈奏的最後樂章》(The Last Song for an Engulfed City, 1981)、《再生》(Renaissance, 1985)即為此類詩意寫實畫風的代表。這類充滿詩意的象徵作品,以藍色為基調,不論是聚焦於人物與其背後故事的《為一座淹沒之城彈奏的最後樂章》、《再生》,或以海底風景為重點的《海底深處》(Marine, 1982),其畫面都瀰漫一股深藍色的靜謐與憂鬱,和一份濃厚的文學氣息。拉費特繪於1981年的《為一座淹沒之城彈奏的最後樂章》,現藏中環美術館

經歷了從抒情到象徵的創作歷程後,拉費特於一九八七年在巴黎的展覽中受到維梅爾(Vermeer, 1632-1675)與十七世紀荷蘭的靜物畫的啟發,他開始致力於研究十七世紀的油畫技巧,並全心著力於靜物畫的創作,由此開始他個人創作生涯中的另一階段。拉費特的靜物作品承繼維梅爾在繪畫中平衡光影、色彩與物體質感三元素的手法,將古典靜物畫中的細膩與寧靜特質透過一雙現代的眼睛再次的展現。

拉費特的作品經常於巴黎、普羅旺斯和瑞士一帶展出,作品主要由法國藏家收藏。

Copyrights(c)200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