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漫步>>

吳炫三創作於1980年的《兄弟》,現藏中環美術館

《吳炫三》

吳炫三出生於台灣宜蘭。一九六八年畢業於國立師範大學美術系,之後他前往西班牙深造,並於一九七三年從西班牙皇家藝術學院畢業。翌年他又前往紐約,接受完全不同的生活體驗。早期的吳炫三曾經畫過鄉土寫實、抽象繪畫的作品,也曾受到美國新寫實主義的影響。但是真正將他的創作能量召喚出來的卻是原始文化的生命力,一九七四至一九八九年間,他的足跡遍及美國、非洲、中南美洲和南太平洋群島,其創作與生活日漸地從現代社會回歸到原始文明的熱情中。

因為對於原始生命力量的嚮往和感動,一九八○年起吳炫三的作品便嘗試將線條與色彩融合成一種粗獷的韻律,舞蹈般的節奏,和身體的力度與動能。從非洲大陸到中南美洲之行,他一次次以動人的筆觸與熱力揮灑出原始文明中所存留的美麗與能量。一九八○年代初期刻畫非洲人物的作品,以紮實的素描基礎,繪出非洲人喜怒哀樂的萬般表情與各種風俗,《兄弟》即為此期的典型之一。透過豐富的顏色與線條,吳炫三不僅在光影躍動的畫面中清楚呈現出人物輪廓和肌理,更將非洲民族與大地結合的堅毅生命力生動地傳達出來。

吳炫三繪於1985年的《森巴女郎嘉年華》,中環美術館收藏一九八○年代中期的中南美洲之行,讓吳炫三將森巴熱舞的景像入畫,創造出他作品中的另一種動人生命力。中環美術館典藏的《森巴女郎嘉年華》即屬此時之作,此畫的色彩明艷而流暢,線條急促與飛揚,畫面展現出畫家從原始舞蹈中所感受到的激昂、熱情與奔放的節奏感。透過這繽紛的色彩和人物的流動體態,巴西嘉年華會中的曼妙女郎,紛紛以熱情的舞步朝觀者迎面律動而來。

一九八○年代後期,吳炫三的創作逐漸地脫離了原先的鮮麗個性。進入一九九○年代後,不論是繪畫或雕刻,他都採用更加幾何與簡單的造型,原先現實世界中的各種圖像,與源自各地土著的面具或圖騰的符號交融後,被拆解成各種鑲著黑邊的紅色線條,置於白色系的襯底上進行不斷地重組。而透過這種巧妙串連的幾何圖形和鏤空效果,吳氏不僅將作品中的原先主題內化於單純的線形結構中,更開創出一種介乎具象和抽象間的獨特語彙。

Copyrights(c)200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