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漫步>>

華鐸繪於1721年的《吉爾》,現藏羅浮宮。

《尚•安端•華鐸》

華鐸為洛可可藝術的代表畫家。他出生於剛被法國統治的法蘭德斯城鎮瓦倫辛(Valenciennes)。一七○二年他抵達巴黎後,進入一家畫廠工作。此時的他承襲法蘭德斯與荷蘭的繪畫傳統,以小型的軍事及鄉間廣場作為主要的繪畫題材。一七○四年左右,他進入吉約(Claude Gillot)的門下,接受裝飾性繪畫的訓練;吉約對義大利喜劇人物的描繪,似乎也引起華鐸日後對此題材的興趣。

一七○八年,華鐸離開吉約的畫室,進入裝飾畫家奧德安(Claude Ⅲ Audran)的門下。由於奧德安是盧森堡宮的管理人,華鐸遂得以研究及臨摹魯本斯為盧森堡宮所繪製的組畫《瑪莉.底.麥第奇生平》(The Life of Marie de Medici,1622-25)。而魯本斯的作品也啟發了華鐸對義大利以及法蘭德斯繪畫的興趣。一七○九年華鐸重返故鄉,繪製了一些比較甜美題材的畫作;之後他開始研究威尼斯派畫家維洛內些(Veronese)的畫風,並將這些影響融成其獨特的洛可可式的甜蜜感傷風格。他創始的雅宴(Fetes Galantes)題材替十八世紀華麗的法國繪畫注入一股嶄新的精神,充滿奇幻又富沉思;不僅成為洛可可藝術的代表風格,更在整個歐洲吸引了大批仿效者。

華鐸於1717年完成的《西堤島的朝聖》,現藏羅浮宮。一七一七年,華鐸以《西堤島的朝聖》(Embarkation for the Island of Cythera)入選法國皇家學院。西堤島為希臘南部的一個小島,是愛之女神維納斯的聖殿所在。畫中一對對的情侶互相攙扶,似將出發前往愛之島;又似已自浪漫夢幻的希塞瑞亞島歸來,返回到現實的人間。此幅以愛為主題的作品,充分顯示出華鐸纖細而豐富的情感,那種稍縱即逝的憂鬱使觀者不勝唏噓。

一七二一年,華鐸為畫商朋友傑爾桑(Gersaint)所作的《店舖招牌》(Enseigne de Gersaint)和《吉爾》(Gilles)兩作,透露出此一時期的畫風轉變。《店舖招牌》一作對細節背景的寫實呈現,顯示華鐸承襲自法蘭德斯派的寫實畫風;而《吉爾》當中對義大利喜劇人物角色的描繪,則賦予這名小丑更為複雜的性格及情感,而非表演中一般人所見的愚蠢可笑。華鐸將吉爾孤立地安排於前景中,遠離塵世,兩臂笨拙地垂在身旁,以茫然而略帶憂傷的眼光望向觀眾,面容表情與週遭人物形成強烈對比。華鐸此種獨特的表現,也扭轉了一般人視洛可可藝術為缺乏深度只知討好上流社會的認知。

Copyrights(c)200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