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漫步>>

柯洛於1870年完成的作品《戴珍珠的女人》,現藏羅浮宮

《尚•巴提斯特•卡米耶•柯洛》

柯洛出生於一個富裕的中產階級家庭,其雙親在巴黎從事服飾業。他早年師事歷史風景畫家米謝隆(Achille Etna Michallon, 1796-1822)和貝賀丹(Jean-Victor Bertin, 1769-1842)。1825年前往義大利,在其地停留三年,創作了多幅風景畫及女性畫像。這段期間,他經常在羅馬及其近郊作實地的寫生,其個人獨特的繪畫手法及風格多在此時養成。

從義大利返回法國後,柯洛遍遊了法國各地並在描繪自然中繼續地學習。他曾經說過:「我生活中唯一的目的,就是畫風景。我以強烈的情感和不屈不撓的毅力追求自然…」柯洛的畫技在不斷的磨練下漸臻完美,他的風景畫以精確捕捉明暗色調的變化和製造出景色的遠近層次而聞名,他同時也擅長於捕捉光影和體積,其畫面發展出一種獨特的空氣透明感,和罕見的銀灰色調。他的風景畫作反映著時代心靈的變遷,而其女性人物畫像則顯露高度的沉思氣質。他以兼融古典穩健的構圖和獨特細膩的顏色使用,讓畫面充滿靜謐的氛圍,瀰漫著如霧一般的抒情詩意。

柯洛的抒情風景畫雖然大多源於記憶,不過其作品所傳達的自然主義仍獲得畢沙羅(Pissarro)、莫內(Monet)…等印象派畫家的讚揚。在他的《戴珍珠的女人》(La Famme a la Perle, 1868-70)一作中,女子的姿態雖然很接近文藝復興時期的畫像,柯洛卻能在一種簡單自然的手法中寫實地呈現出當代人物的氣質。這幅鮮活的女子畫像,正如里奧納勒.凡裘利(Lionelle Venturi)所給的評語一般:「畫面構成是古典主義的,主題是浪漫主義的,目的是寫實主義的,畫法是印象主義的。」

柯洛的胸襟相當開闊,他在擔任沙龍評審的期間,極力緩和對非主流畫家的非難,並接濟窮困的藝術家後進;他勇於接受新的想法,不惜向後輩畫家如庫爾貝(Courbet)、馬內(Manet)等人的觀念學習。他極為自然地接受十九世紀無分新舊的藝術元素,建構起獨特的自然詩歌世界,他那充滿朦朧詩意的作品雖然立基於古典,其中隱含的創新元素卻也同時將法國繪畫帶向一個新的時代入口。

Copyrights(c)200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