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漫步>>

Henri Matisse in 1930

《亨利•馬蒂斯》

馬蒂斯在法國北部的小鎮卡布哈(Cambrai)出生,他最早在聖奎丁(Saint-Quentin)一地從事代書工作,並於一八八九年取得法律的學位。馬蒂斯因為不滿於代書工作的乏味,於二十歲時開始學習素描,而這一年的冬天他也因為罹患盲腸炎,在休養的期間發展出對於繪畫的強烈興趣,從此展開他與藝術結緣的日子。馬蒂斯曾經向學院派的泰斗布格霍(Bouguereau)與象徵主義大師莫侯(Moreau)拜師學習,而莫侯的教導尤其對他具有不少的啟發。馬蒂斯進入藝術創作的領域雖然比其他藝術家來得晚些,不過他在繪畫、雕塑、和剪紙中的豐沛創作力,以及其作品中的人體語彙、色彩和空間表現上的創新,卻使他成為唯一可與畢卡索並列的偉大藝術家。

馬蒂斯繪於1906年的《生命的喜悅》,現藏美國賓州巴恩基金會一九○五年,馬蒂斯與德漢(Andre Derain)、烏拉曼克等畫家,以狂放而不加修飾的野獸派畫法,在爭議聲中寫下繪畫史上的嶄新一頁。他這段時間的代表作《生命的喜悅》(Joy of Life, 1906),以蜿蜒的阿拉伯式線條與鮮豔純色的平塗,和「色彩區分空間」的手法,將近東後宮的浴女景象轉化為西方理想中的享樂國度;其中充滿感官色彩的人物姿態,就像文藝復興大師提香在《安德里安的酒神狂歡節》(Bacchanal of the Andrians, 1523-25)中的表現一般,深刻地流露著西方男性心目中的情慾寫照。

馬蒂斯繪於1908年的《紅色的和諧》,現藏聖彼得堡隱士博物館在野獸派時期之後,馬蒂斯的創作因為受到高更的原始主義、塞尚的《浴者》系列的構圖、非洲雕刻、以及畢卡索的刺激…的種種啟發,其繪畫中的人體語彙又不斷地發展出新面貌。一九○八年的《紅色的和諧》(Harmony in Red),馬蒂斯更進一步對色彩與空間的問題作出革新,他將一位正在整理水果盤的女子安排在紅色餐桌中,並以左上方一小塊鮮明的綠色花園平衡了整片紅色的室內空間,巧妙地將畫中的所有物件轉化為一種繪畫本身的色彩與形體關係。這種對於色彩與空間的創新,以及其中對於裝飾藝術的運用,都為現代藝術的發展帶來關鍵性的貢獻。

晚年的馬蒂斯因為腫瘤的手術,身體變得相當虛弱;這段期間他將主要的重心放在書籍的插畫與設計上。一九四七年,他出版了個人的著作《爵士》(Jazz),這本書中除了包括他自己的手稿摹本,還有以剪紙方式所完成的插圖;這些剪紙的圖案承繼馬蒂斯過去的人體語彙,並以更加簡化的造形與強烈色彩,賦予視覺藝術另一種新貌。而這種新創的風格也被馬蒂斯運用到他所做的一些室內裝飾設計上。

Copyrights(c)2003. All Rights Reserved